"智承千钧"纸桥承重挑战赛收官

6月14日,机电工程学院2024级学生工作小组主办的“智承千钧”纸桥承重挑战赛在工科A502实验室圆满落幕。这场以“低成本材料挑战高承重极限”为主题的赛事,吸引了30支团队参赛。选手们仅用35张A4纸、35根竹签及胶水,完成从结构设计到承重测试的全过程,将课堂上的力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创意实践。

比赛现场俨然一场微型工程展:有的团队采用三角形桁架结构分散压力,有的借鉴赵州桥原理设计弧形拱体,更有团队模仿蜂巢结构打造轻量化支撑体系。“我们要求桥梁高度不低于A4纸宽度,自重不超过材料基准重量+50g,却要在测试中承受逐步叠加的砝码。”活动负责人郭嘉介绍,比赛融合物理原理、工程设计与艺术创意,选手需在一周内完成模型制作。测试现场,桥梁两端架设在指定支撑点,中间悬空区域需承受书本、哑铃片等重物,以坍塌前的最大承重值计算成绩,同时兼顾结构创意分与实验报告质量。

根据赛事规则,评分标准采用“承重比=最大承重/自身重量”的核心公式,辅以10分制的结构创意分与实验报告分。裁判组严格执行材料审查,杜绝胶带、金属丝等违规材料,确保比赛公平性。测试环节中,一组采用“拱桥+斜拉索”复合结构的纸桥以68g自重承载30kg重物,承重比达441:1,刷新了现场记录。

经过紧张角逐,赛事共决出一等奖1组、二等奖3组、三等奖5组及最佳创意奖1组。“当看到35张纸做成的桥撑起30kg重物时,突然理解了课本里的弯矩公式。”一位参赛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写道。

这场耗时两周的挑战赛,成为机电学院“实践育人”的缩影——通过低成本高创意的项目设计,让学生在剪裁、粘合、测试的过程中,深刻理解材料力学、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应用场景。“纸桥虽轻,却承载着工程思维的重量;材料简单,却搭建起创新实践的桥梁。”这或许正是赛事留给学子们最珍贵的启示:科学创意从来不受材料限制,只要敢想敢做,一张纸也能托起千钧重量。